會議
|
時間
|
參加者
|
地點
|
內容要點
|
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
1939~
1941
|
|
|
|
日蘇中立協定
|
1941~
1945
|
|
|
|
聯合國宣言
|
1942
|
26國
|
美國
華盛頓
|
共同對軸心國作戰
|
開羅會議
|
1943
|
中、美、英
|
埃及
開羅
|
1、加強對日作戰
2、日本歸還臺灣、澎湖、東北
3、韓國獨立
|
德黑蘭會議
|
1943
|
美、英、蘇
|
伊朗
德黑蘭
|
開闢「第二戰場」
|
雅爾達會議
|
1945
|
美、英、蘇
|
蘇聯
雅爾達
|
1、德國無條件投降,接受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
2、成立聯合國,中、美、英、法、蘇五國為常任理事國,享有否決權。
3、蘇聯對日宣戰,恢復日俄戰爭前俄國在遠東享有的特權。
4、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
|
波茨坦會議
|
1945
|
美、英、蘇
|
德國柏林近郊的波茨坦
|
1、確認四國佔領德國決議
2、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
陳維英小故事(1811~1869)
陳維英先後掌教仰山與學海書院,並應鄭用鑑之邀擔任明志書院的講習,更在大龍峒創設樹人書院。當時人封他為「淡北文宗」,人人尊稱「 陳 老師」。 1867 年鄭用鑑去世,陳維英以受業門生的身分領門下弟子敬奉輓聯,從生員到舉人合計 76 人,當時北臺灣有功名的文人大多名列其上,由此就不難看出陳維英對北臺灣文教事業的貢獻了。 陳維英的「老師」身分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不僅止於文教。漳泉械鬥達到頂峰時,他迎開漳聖王陳光入祀泉州同安人祭祀的保安宮,以實際的行動昭示地方人士放棄地域偏見;戴潮春事件時,他更與林占梅號召士紳組辦團練以保境安邦。 【資料來源:張運宗,臺灣的園林宅第(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頁 188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