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學術思想總表

朝代
學術
內容
明代
心學
1.程朱之學盛行(陳獻章)
2.王守仁發揚心學,主張心即是理、致良知(最重要)、知行合一。(王陽明有詩傳世: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明末清初
經世致用之學
1.因素:心學空疏、明亡之痛。
2.派別:(A)科技:宋應星《天工開物》、徐光啟《農政全書》。(B)經史: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黃宗羲(浙東學派)《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王夫之《讀通鑑論》、《宋論》。
民本思想
1.明初:劉基、方孝孺。
2.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中說明,君臣是人民的公僕,學校是伸張輿論的場所。
3.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中主張,地方分權,寓封建於郡縣之中,以縣為地方行政基本單位。
民族主義
滿清入關後,有王夫之《讀通鑑論》、《宋論》中的發揚民族主義的精神,加上太平天國中的種族主義
西學(科技)
耶穌會士東來,以介紹西學為傳教的媒介。
1.火器:湯若望《火攻挈要》、南懷仁《神武圖說》。
2.數學:利瑪竇(徐光啟)《幾何原本》、艾儒略《三角測量》。
3.天文:湯若望《時憲曆》
4.地理: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康熙命傳教士繪製《皇輿全覽圖》。
5.物理:鄧玉函(王徵)《遠西奇器圖說》、熊三拔(徐光啟)《泰西水法》、湯若望《遠鏡說》。
乾隆嘉慶
考據學(樸學)
因為政治壓迫,加上要解決理學中「尊德性」、「道問學」的爭辯,並且王學空疏的問題日益嚴重。1.顧炎武。2.吳派:惠棟(嚴守漢儒家法);皖派:戴震,客觀實證。3.考據(桐城派)
清代後期
1.      經世致用再興。
2.      西學流行
因為道光以來,國勢衰微,列強侵略,所以有變法圖強的需求:
1.魏源:《皇朝經世文編》,發揮經世改革思想。《海國圖志》,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2.馮桂芬:首先提倡學習西方政教制度。
3.康有為:藉《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倡導變法。
4.變法三派:(1)託古改制派(康有為)(2)西學源出中國派(王韜、鄭觀應)(3)中體西用(張之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 沈葆楨、劉銘傳積極建說臺灣之重點比較

清代台灣涉外事件大事記

陳維英小故事(1811~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