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明早期的流變
時間  | 時代  | 人種  | 政權  | 城市  | 社會階級  | 藝術  | 數學  | 天文學  | 文學  | 宗教  | 法典  | 文字  | 
B.C.2500~1500  | 新石器  | 達羅毗荼人  | 哈拉帕、摩亨約達羅  | 印章文字  | ||||||||
B.C.1500~1000  | 前吠陀  | 阿利安人  | 1.婆羅門(祭司) 2.剎帝利(武士) 3.吠舍(農牧工商) 4.首陀羅(賤役者)  | 發明1~9符號  | B.C.10th創造印度曆  | B.C.1000寫成《吠陀經》>《梨俱吠陀》>《奧義書》  | 火神(阿耆尼)  | 梵文  | ||||
B.C.1000~500  | 後吠陀  | 後期有摩揭陀國(恆河下)、犍陀羅最(印度河上游)為重要  | 《普魯沙讚歌》中之「梵天創世說」,階級中間互不通婚。受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三大綱領之影響。  | 婆羅門教 1.創造者『婆羅摩』(大梵天王) 2.保護神『毗濕奴』 3.破壞神『濕婆』 (教義為業報輪迴:天道、祖道、獸道)  | ||||||||
B.C.6th~4th  | 列國時代  | 有波斯及亞歷山大的  | 摩揭陀國  | 王舍城  | 《摩訶婆羅多》、《摩羅耶那》、《五卷書》(動物寓言)、《本生經》(佛教寓言)  | B.C.520摩訶毗羅(B.C.540~468)創立耆那教、釋加牟尼(B.C.563~483)創立佛教  | ||||||
B.C.322  | 驅逐外敵  | 建立孔雀王朝  | ||||||||||
B.C.250  | 阿育王統一印度  | 大(寶塔、石柱建築、阿旃(ㄓㄢ)陀石窟到7TH才完成)  | B.C.250阿育王於華氏城舉行佛教大會(三藏)  | 《摩奴法典》(B.C.2nd~A.D.2nd)  | ||||||||
B.C.1st~A.D.2nd  | 南北朝  | 安陀羅(南)、貴霜王朝(北)  | 貴霜王朝佛教再興(龍樹為一代高僧),犍陀羅地區藝術融合希臘化文化  | |||||||||
A.D.4th初  | 笈多王朝  | |||||||||||
A.D.8TH  | 婆羅門教實行宗教改革變為印度教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