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婦女獲得選舉權的時間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月 20, 2011 各國婦女紛紛獲得選舉權。 1893紐西蘭 1902澳洲 1906芬蘭 1913挪威 1917俄國與荷蘭 1918英國 1920美國 1934印度、土耳其 1945法國與義大利 1947中國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陳維英小故事(1811~1869) 11月 23, 2012 陳維英先後掌教仰山與學海書院,並應鄭用鑑之邀擔任明志書院的講習,更在大龍峒創設樹人書院。當時人封他為「淡北文宗」,人人尊稱「 陳 老師」。 1867 年鄭用鑑去世,陳維英以受業門生的身分領門下弟子敬奉輓聯,從生員到舉人合計 76 人,當時北臺灣有功名的文人大多名列其上,由此就不難看出陳維英對北臺灣文教事業的貢獻了。 陳維英的「老師」身分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不僅止於文教。漳泉械鬥達到頂峰時,他迎開漳聖王陳光入祀泉州同安人祭祀的保安宮,以實際的行動昭示地方人士放棄地域偏見;戴潮春事件時,他更與林占梅號召士紳組辦團練以保境安邦。 【資料來源:張運宗,臺灣的園林宅第(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頁 188 。】 閱讀完整內容
※ 沈葆楨、劉銘傳積極建說臺灣之重點比較 11月 23, 2010 要項 人物 來臺時機 增置府縣 建設舉要 主政時間 備註 沈葆楨 同治 13 年日軍侵台 增為二府八縣四廳 首創機器開採基隆媒礦、修築億載金城新式砲臺、修建延平郡王祠 兩度來臺歷時時年餘 劉銘傳 光緒 10 年中法戰爭 增為三府一州十一縣三廳 修建基隆到臺北之從貫鐵路。興辦新式學堂。創辦電力公司 主持省政為時下六年 閱讀完整內容
清代台灣涉外事件大事記 11月 22, 2012 年代 事件 過程 1840 鴉片戰爭 英國船艦曾至鹿耳門外,被鎮守的臺灣兵備道姚瑩及嘉義出身的水師名將王得祿所驅離 1860 英法聯軍 英法聯軍後,雞籠、淡水、安平、打狗列為通商口岸。各國陸續在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與海關外,外國洋商也紛紛設立洋行作為貿易之所 1867 羅妹號事件 名為羅妹號 ( Rover )的美 國船隻在臺灣屏東一帶發生船難,不幸為當地原住民殺害。此時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來臺,希望能與原住民頭目會面,臺灣官員卻告知「番」地不歸管轄 1868 樟腦事件 英商必麒麟違反禁令在梧棲買賣樟腦。雖遭取締,仍不斷走私,與官方衝突,英國竟然派遣軍隊。最後清廷開放樟腦買賣及傳教自由 1868 大南澳私墾事件 英商荷恩於南澳進行私墾,經噶瑪蘭廳向英方抗議,但隔年荷恩溺斃,此事件告終結 1871 牡丹社事件 琉球船山原號遭颶風漂流至臺灣南部,為原住民部落所殺害,日本藉此向清廷交涉,惟清廷答曰「生番」是化外之地,政教不及,遂給日本取得出兵藉口 1874 日軍侵臺 日本派兵攻打臺灣,與恆春半島上的原住民激戰數月,牡丹社原住民迫於日軍優勢武力而投降 1884 清法戰爭 法艦隊司令孤拔率軍進犯臺灣基隆、淡水二地。清廷派劉銘傳來臺,並在臺中霧峰林家的林朝棟率臺勇協防下,共同擊退法軍。翌年,法軍再對基隆等地發動攻擊,並轉戰澎湖,清廷遂與法國簽訂和約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